文章出处:中国速记网  作者:李威  发布时间:2006-08-29
     计算机中文速录,综合运用速记方法与计算机技术,以一种特殊的汉字编码,通过“亚伟速录机”实现的中文信息高速录入的方法。其工作速度平均在240字/分以上,现在的极限速度已经达到520字/分以上,可以广泛应用在政务、商务、司法、传媒等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一特殊的技能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速录师。引发了对这一“朝阳产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热潮。作为掌握特殊技能的训练,速录师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在其培养过程中,既要训练手指的灵活程度,又要训练大脑的反应速度;既要传授速录技术,又要传授理论知识,是知识与技能的复合,理论与技术的复合。
   问题提出
   计算机中文速录虽然是在速记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但由于输入技术的革命所带来的输入方式的改革,已使二者有了质的差异了,毫无疑问,速录基于强大的似乎是无所不能的计算机技术,没有计算机技术,速录也不会有这样大的发展;同时,现阶段的速录又必须依靠人的操作才能成立,速录师的速录技能成为速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速录技能的设计(电子速录师都需要具有哪些能力?在这些能力中哪些是核心的不可缺少的能力?哪些是为形成核心能力所必须的能力),创制(即为速录技能的形成所做的培养与培训的系统方案)与形成,是每一个速录师成长不可或缺的过程。这影响着计算机中文速录事业的发展,又是方兴未艾的职业教育的一个新领域。  

一、速录技能的分析
   1、技能与知识的异同
   在我们对技能进行分析的时候,离不开对知识的考察。因为无论是技能还是知识,都是人类以自然为对象的主体性活动的结果。都具有人文化的特征。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知识是人脑中的经验系统,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技能是活动特征,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抽象成果,技能则是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有目的活动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的异同,是一个类似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的问题。科学是“知”,技术是“行”,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互动发展。一方面,科学的成立要经过技术的检验,科学的发展要靠技术提供物质手段,需要技术的不断推动;另一方面,技术的形成要有科学的根据。在现代,科学日益技术化,技术日趋科学化,两者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但仍在属性上有所区别。科学与技术的性质和功能不同:作为知识体系和逻辑形态的科学,属于社会精神文明的范畴,其任务是要有所发现;作为工具体系和人化自然的技术,属于社会物质文明的范畴,其任务是要有所发明。科学与技术的基本任务与结构不同:科学是关于对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由知识单元构成;技术则是关于人们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方法和手段,由操作单元构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不同:科学活动是从个别到一般,主要采用抽象、概括、分析的方法在头脑中反映客体;技术活动是从一般到个别,主要采用想象、综合的方法实际地建构客体。科学与技术的实现目标和结果不同:科学活动主要是从多样性到一元性;技术活动主要是从一元性到多样性。科学与技术的衡量标准不同:对科学来说,人的认识必须如实地反映客体及其规律;技术所追求的是功利性,讲求可行、有效、实用。
   2、技能的特征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技能不是形而上的、也不是先验的,而是以经验为前提,并且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作为存在形式的;而知识固然也是以经验为基础,但是是间接的,并且主要是以抽象思维作为存在形式的。因此,技能具有如下特征:实践性。技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必然离不开实践活动。稳定性。任何一种技能只要培养起来,就可长久保持,成为一种稳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也就是说,一旦形成,就会保持相对稳定。动态性。技能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并非一成不变。实践具有历史性、直接现实性的特征,人的身心发展也具有阶段性,因而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动态性。习得性。技能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反复练习,才有可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具体性。实践活动具有具体性的特征,不同的客观实践制约着主体技能的特征,例如木匠与铁匠的技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首先是由不同的实践活动所决定的。与此相应,人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所培养出的技能是不一样的。个人性。由于个体之间性别年龄不同,在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呈现主体多元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影响每个个体习得技能是不同的,个体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技能具有个人性,就如同我们成百上千的速录师,但每个速录师都自己的指法特征和语言风格。外显性。实践的结果表现为客体以及主体自身的变化,因此技能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通过个体外显的行为来判断。
   3、速录技能的特征
   任何一种技能都有自己的特征.这种特征是由其工作对象与工作内容所决定的,速录技能也是如此.
     1)内容的创新性
   速录的工作内容是语言与文字信息处理,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但与很多技能不同的是,速录技能不是简单的技术复制和机械的语言记录.一个完美的速录的过程,是速录师以标准的文字准确地记录当事人思想的过程。当速录师获得语音信息的同时,经过大脑的重新排列组合,与其原有的知识体系共同作用,在头脑中完整、清晰地反映出语言信息的实际内容,在听懂的基础上,转变为合适的编码,双手多键并击,如实记录原话或将所听口语以恰当得体的书面语言进行再现。由于每一个当事人都是活生生的,而每一次工作的语境都是不同的,因而每一次速录的过程,都是速录师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整合文字信息的再创造的过程。
   2)过程的不可逆
   在一般的情况下,速录的工作过程是不可逆的,尤其是语音记录,这是因为语音转瞬即逝,语言信息的记录是不能重复的,在正常的情况下,在速录工作过程中,很少能有弥补缺憾的机会。由此决定速录技能最重要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录入速度,根据不同要求分三个级别:速录员:180字/分;速录师:220字/分;高级速录师:240字/分;二是准确程度,每个级别的速录员与速录师都要求正确率在98%。前者主要由手指的熟练灵活程度而定,后者则要受到自身素质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制约。
   3)主体的心身协调
   技能可以通过实践来积累,经过练习形成,需要的是过程。但速录相对复杂,是因是速录的过程不只是一个操作速录机的过程,而是将语言信息经过大脑的过滤、分析、归纳、提纯后经速录机变成文字符号,不是单纯的手工操作,而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这就要求从事速录的人员,应该是肢体协调、反应灵活,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尽管速录也是一种职业技能,但其特殊的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也表明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速录师的,速录技能的培养不是普及型的大众教育,而是较高层次的特殊职业技能教育,这一点已经为发达国家的速录教育所验证,美国布莱恩速记学院培养一个合格的速录师需要长达4年的时间。并且起点较高,要求大学本科毕业才行。

二、速录技能培养方案的设计
   1)职业与岗位分析
   职业教育实质是特定岗位能力技能的培养,所谓职业教育的“订单式”教育,就是这种岗位技能的培养与岗位职业需求达到最小距离的对接。因此职业与岗位的分析的准确与否,最直接决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计算机中文速录,与所有中文信息的处理都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在当前,最需要的岗位有政务、商务、法律、新闻传媒及互联网信息发布等。
   2)核心能力的确定
   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其归属点是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能力和技能。培养的是特定岗位的核心知识、能力和技能,而且这种能力和技能主要是操作能力,也就是说,是偏重于技术能力而不是研究能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特定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为前提,必须以核心能力的形成为中心,一个优秀的速录师应有多种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临场应变的能力,要有丰富的社会知识为背景,还应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为支撑。那么,速录专业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就是速录技能,就是操作亚伟速录机的录入汉字的能力。速录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此为基点展开。其他能力与知识都是为了保证这个能力的迅速形成与提高才需要的。
   3)培养模块的展开
   人才培养方案是由培养模块构成的。核心能力确定后,便是培养模块的展开,培养模块应有以下基本内容:基本能力、专业技能、操作实力,因此,培养方案要以速录技能的培养确定为教学的中心线索,实行“基础适当、模块灵活、一能为主,兼顾其他”的培养模式。这个培养模式要完成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知识要求:作为主要实施技能的从业者,速录技能人才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这是体现其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掌握运用速录技能,还需要有必要的专业辅助知识。
   能力要求:能力是个体顺利进行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从广义上讲,是指能力和技能的组合。速录人才具有的能力应包涵多个方面,包括专业能力,如实践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能等,又包括一般能力,如认识能力与表达能力等,还包括获取知识、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意志、品质等,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与积累经验形成能力。当我们认定职业教育是应用型的技术教育时,就必然要承认经验也是一种能力,并且是一种主要的能力。经验知识积累越丰富,工作的诀窍就越多,能力越强。
   素质要求:教育学上研究的素质是个体在某个阶段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素质并非天生而是派生的,是人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速录人才的素质要求从其表现形式看,主要包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与人共处与合作意识,这对于速录人才有效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去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人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并能充分发挥其效能。
   培养模块是通过课程展开的。各门(类)课程间的比例以及课程如何进行组织,构成课程结构体系。它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具体体现,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集中反映,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速录技能培养方案采用金字塔式的“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最上端和最核心的部分是速录技能和必须的专业知识,依次为专业基础和公共基础。
   必修课由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二个层次不同但相互联系、逐层递进的“平台”构成,选修课由多个相互独立的知识整体的专业方向模块和选修课程群所构成。公共基础平台是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
   专业基础平台是为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主要为二级学科基础课程,也设置一些一级学科或跨学科基础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实训等。值得一提的是,专业理论课应根据现实需要进行适当综合。这里所指的课程综合,不是课程内容简单的加加减减,而是将相关知识按照能力与技能的形成进行重组、归纳、整合,系统地形成新的课程,并引进一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和新方法,以期达到对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的优化,直接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
   4)全面发展与多项发展
   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但我们不能期望在每一个教育阶段都这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在阶段性的教育中,只能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不能面面俱到,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特别注意阶段性教育的特征与职能,解决阶段性最主要、最普遍的问题,而个体性的问题则应由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加以解决。要遵循“一能为主,兼顾其他”的原则,集中力量解决本阶段教育培训要解决的问题。在阶段性的教育目标上不能过高期望全面发展,而是“一能为主,多项发展”。全面发展是在多项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一能为主、多项发展”是必须的,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
   职业教育是市场导向,以市场的需求来设计培养方案,但在教育已经大众化的今天,我们不能将市场需求作为唯一的方向而只进行功利性的选择,必须关心学生的主观意向,考虑到个体的价值选择。

三、教学环节的把握
   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关注教学的过程及情感体验,创造条件和机会,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享有更充分的思想和行为的自由、发展、选择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体和心灵的解放,在体验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重建构,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
   1、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至今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学科授课形式是单一的,内容是封闭的,这是因为其功能就是为了传授静态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不能等同为动态的技能。我们尝试以技能训练的方式,导入专业学科的内容,打破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实现开放式的教学。在上专业基础法律课时,就安排学生将授课内容变成实训的内容进行操练,而个别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发生的疑问。这样,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解决“怎么做”而避免了“为什么”的困惑。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取代了传统的“两课”的内容,形式新颖,内容广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2、示范式授课与课堂内实训
   从书本到书本的教育,传授的是知识,而技能的教育虽然有理论的内容,但主要是实际的操作。是教师亲自示范演示而学生模仿并养成的过程,教师要动口但更要动手。因此,教师在学生速录技能的培养中,要突出教学的示范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建立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从而领悟知识,进行动手实践。我们在设计速录教室时,采用多媒示频教学系统,通过这一系统直接将教师的现场操作进行演示,并将数个教室通过光纤加以联接,实现操作示范资 源的共享。示范式授课即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性认识和直接体验的空间,使学生生动地置身于活生生的现实的技能操作与实践中。
   实习实训课程对学生速录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曾经考察过的美国著名的布莱恩法庭笔录学院就规定全部课程的四分之一的学分在每20小时的学术讲座或实验课上取得;四分之一的学分在每三十小时的实习中取得;一小时至少应包括50分钟的时间。作为一种参照依据,我们在设计实训课时,按1:2配备实训时间。
   实训教师要在每个学期伊始制订学期的实训计划,包括实训目的、要求、内容、任务、时间、地点、学生安置情况等。在每次实训教学前,教师应了解本次实训教学所必须达到的技能要求,确定实训项目,然后根据具体的实训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技能基础的差异,考虑学生将来可能的就业去向,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在实训课上,教师要注意实训环境的仿真性,实训材料的实际性,不仅自己要了解实训过程的所有工作,也要让每个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和内容。
   3、视觉疲劳与心理疲劳
   学生在速录教学中,如果长时间处于单调的技能训练,就容易出现视觉疲劳与心理疲劳。视觉疲劳是指大脑出现半休眠状态,视觉运动反应延长,导致视觉调节功能下降。产生视觉疲劳时,大脑皮质功能下降,条件反射活动受影响,反应潜伏期延长,分析能力下降,错误反应增多,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进步缓慢。而在高强度的技能训练中,单调的动作与重复的内容,也能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或情绪上的郁闷,引起心理疲劳。会感到身心疲惫,失去学习与训练的兴趣和信心。
   为了缓解、避免、防止视觉疲劳与心理疲劳的发生,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内容要多样,注意教学的节奏。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也要学会自我调节,使心理压力减小,达到心理平衡,保证身心健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Author

有些人,有些事,留在记忆里了。就那么过去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