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名君看着新闻联播里播出的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手指不自觉地在腿上敲击着,播音员的每句话,在她的脑海里迅速形成文字,以击打键盘的形式敲打了出来。听到话音便有记录的意识,已经成了冯名君的习惯。这个习惯,关系到一个事业,关系到一个很有就业潜力的职业——速录师。说起冯名君和速录,还有一个令人掩卷深思的创业故事。

2005年8月的一天,冯名君坐在家中的沙发上,饶有兴趣地搜索着电视节目。突然,她被中央二套的《财富故事会》吸引了,播出的是有关速录师的故事。看着看着,她脑海里形成了一个计划。节目结束的时候,她已经做出了决定:赴京取经。

到了北京,她拜访了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速记协会副理事长唐可为老师。唐老师很热情地接待了她。在唐老师那里,冯名君心里的很多疑问解开了:速录是 “速记”与“录入”相结合的产物,是使用速录机对语言进行记录的方式。更让冯名君感到兴奋的是,中文速录机的发明人就是唐可为老师的父亲唐亚伟教授。唐教授在上世纪30年代发明了“亚伟式速记”, 90年代又发明了“亚伟中文速录机”。速录技术的发明,让左右手同时执行不同任务成为现实,真正做到了一心二用,同时借助计算机技术,解决了速记翻译的信息处理难题。

冯名君决定留下来学习研究这一技术。唐老师十分喜欢这个有悟性、有志气的女孩子。在一次交流时,得知冯名君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内蒙古没有速录师,唐老师鼓励她可以考虑创业了。老师的话让冯名君信心倍增,她早有创业的打算。2005年,冯名君在包头手机市场打拼,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可是卖手机并非她追求的事业,她想要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如今,这个舞台已经向她招手了。

2006年7月,冯名君从北京学成归来。她决定把速录作为自己的创业首选。年底,她筹措资金,注册了内蒙古铭鹿速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暨铭鹿速记职业培训学校,主营业务为速录机代理和速录师培训。

事业初创,冯名君非常自信。她有自信的理由:速录师在内蒙古自治区是全新的职业,就业范围广,包括各大门户网站中的网络访谈、银行的商业会议、电视媒体的现场直播影像字幕、医疗方面的专家会诊等等,都需要速录师这个职业。

然而,点子好想,创业艰难。如此广泛的市场需求,做起来却并非顺风顺水。第一批学员的招生启事发出去后,只有10个人来报名,并且都抱着尝试的态度。虽然做过百般解释,他们还是消除不了对就业的疑虑。这也是冯名君心里的一个结:如何使学业和就业真正地结合起来。面对难题,冯名君咬了咬牙,就从这10人开始吧!

这个开端充满了悬念。10人的学费和4名教师的工资不能抵平,市场的空白和就业的需求不好结合,问题一股脑儿地压向冯名君。她用唐老师的话鼓励自己,用创业艰难的理论支撑意志。那是怎样难熬的时期啊!

对学员的培训如期完成了,接下来的是实训,冯名君开始奔波于需要速录师的各大行业推荐学员。她不怕辛苦,然而,“我们的会议是保密的,不需要单位以外的人来做记录”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她。连实训单位都找不到,那就业岂非更为艰难?这相当于对她的事业宣判了死刑。

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乌海市海勃湾区法院通过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的推荐,找到了冯名君。7名学员被录用了,成为法院的职工。这个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结果,让冯明君又振奋了起来。

经过这场波折,冯名君转换了思维。经过分析,她将招生的目标指向了大学生。冯名君开始联络包头市各大院校,在校园内向学生现场演示速录技能。经过这样的直观宣传,铭鹿速记职业培训学校的生源逐渐多了起来,学校逐渐步入正轨。此后,好消息不断传来:吕俊慧被达茂旗人民法院录用,毛春城成功就业于中国第一视频集团,杨静就职于上海一家速录公司……

2009年,中国残联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选择部分城市作为速录职业的试点省市。冯名君很敏锐地捕获了这条信息。可是,中残联选择的试点省市中,并没有内蒙古自治区。冯名君找到了唐可为老师。从来不为别人说情的唐老师破例了,在他的帮助下,内蒙古自治区入围了。文件下发后,自治区残联又将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作为区级试点城市,一批上肢健全、听力脑力正常的残疾人在冯名君的学校免费接受了近1年的培训。

残联的业务拿了下来,冯名君向着学历教育发起了进攻。经过协商,2010年4月份,冯名君与内蒙古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内蒙古法官进修学院签署了三方协议,这使学员在学历及速录技能上实现了双丰收,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稳定性。冯名君的步子迈得更为扎实、坚定。

5年时间,冯名君的学校培训的近千名学员中,已有80%就业于各大企事业单位。速录行业涉及面之广,就业程度之高,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想。她的冷门选择,爆发了热门效应。

Author

有些人,有些事,留在记忆里了。就那么过去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