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速记有人   发表日期: 2006-01-24 22:59   复制链接

   沈阳司法学校的一位学生问起了速度瓶颈问题,这引发了我想抒发的长期以来憋着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所谓的速度瓶颈其实是一种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的提法。从上海速记三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来总结,一个速录师的成长是学习–实习–就业的过程。学习又可以细分成接触键位码、学习教材文章、练习生文章这样几个子过程。上海速记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个月学员熟悉键位码、音节码,词组和短句的练习达到60-80字/分,到三个月的时候熟文章达到160-180字/分,接下去的练习要求学员看打练习能够达到200-300字/分。试想,所有的学员都是从零起步的,无论教材还是其他,谁的速度不是从零开始的。如果熟文章或者看打能够达到200字/分左右的话,至少说明一个人的手和脑没有问题吧。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对生文章处理速度的下降呢?这是值得思考的根本问题。有人说是练习不够,有人说是领悟力不够,等等不一而足。笔者认为,实际上是对一种速录技术在词语或者句子的处理方法没有拓展性的掌握和熟练,以至于出现了停顿,思考的过程,但是语音并不停顿,稍纵即逝了。跟不上,就急,越急越忙,越忙越乱,就出现了速度停顿。理论上就把这种现象称作了速度瓶颈。这种提法,作为理论研究可以,作为实践者却不能执著。不信,如果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速度(比如生文章120字/分),那么你打100字/分甚至更低速度的文章,感觉会是怎样的呢?当然是驾轻就熟的了。你可以找被处理成几种不同的速度的文章试验。相信这样的结果应该是认同速度瓶颈只是一种理论概括,而不是障碍。任何人只要处理得法,速度瓶颈当然就不是瓶颈了。此外,正是因为上海速记网开发的慢速声音处理技术,使得大家能够更早地自行开展语音速录业务市场,只不过需要大家把接到的语音转交到上海速记处理成适应自身速度的语音再速录整理而已。尽管一份业务分成了两个步骤,但是尽早地接触速录市场,获得经济收益和提速收益岂非更好。何必一定要拘泥于220字/分才能就业的泥淖之中呢?

Author

有些人,有些事,留在记忆里了。就那么过去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