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十指在速录机上跳跃,会议发言人的话语被转化成文字,流畅地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她,一名看似普通的速录师,却又有些不普通,因为她是一名看不到眼前文字的先天性视障患者。她的名字叫韩瑶。
3月7日,在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沈阳市盲人群体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盲人群体树立自强、自立、自信、讲理想、讲道德、讲奉献的精神面貌,沈阳市盲协在举办盲人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报告会主讲人韩瑶,与大家者分享了她用爱点亮黑暗,用自强谱写别样人生的精彩故事。
心怀美好中国首批视障人速录师养成记
1987年出生的沈阳姑娘韩瑶,患有先天性低视力,而她仅存的微弱光感也终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活。2009年,她在北京加入了残障人公益组织,从事视障人广播和倡导工作。
机缘巧合,她了解到速录这一行业。当时几乎没有视障人士从事这个行业,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不过,在尝试之后,她仿佛踏入了新的天地。“可能大家会觉得盲人学起速录来会更费时费力,其实不然,我们反而比正常人学习的速度还要快。”韩瑶告诉记者,正常的速录师通常要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半年的实践,而他们只需要8个月的学习和4个学的实践,就能“出师”。
但是这其中的学习的过程可能要比正常人要复杂一点。需要通过特殊的培训方法,老师还要进行语音文字的辨别讲解,由于视障人士在听觉上具有优势,对声音的感觉度和灵敏度远胜常人,而且精力集中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学习的也比较快。经过一年的努力,在2010年,韩瑶成为中国首批视障人速录师。先天性的视障,让她从始至终都想帮助更多身体不健全的朋友们去更好的感知这个世界。所以,在取得速录师资格后,韩瑶从2011年开始,从事残障人速录培训工作,培训的学员成为高级速录师。
牵手爱人回沈办公益让更多人“看见”世界色彩
她曾拿着大学文凭闯北京,但是,最让她放不下的,还是对家乡的牵挂。在工作中,她结识了志同道合的爱人孙志远。两个人虽然都是盲人,但是他们抱着“帮助更多人看见世界”的共同的心愿,回到沈阳建设家乡。2012年,二人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诞有一女。并且,在沈阳市和平区创办了一家专门服务残障人士的公益机构,培养了一批批非视觉摄影爱好者和志愿者。
“非视觉摄影训练”?盲人摄影?很多人听到这个词会不禁一愣,怎么做到呢?韩瑶说,在中国,盲人摄影还是个新鲜事物,而在国外却发展已久,出现了像Eckert这样世界知名的盲人摄影师,也出现了很多教盲人学习影像语言的专业培训机构。在摄影时,只要用听觉、触觉和心去感受这个世界,一样可以拍摄理想的照片。
韩瑶说,从事非视觉摄影培训还是个巧合,她是受爱人孙志远的影响才开始学习的。孙志远是中国第一批接受非视觉摄影培训的人员之一,也是一名低视力患者。经过五年实践,孙志远和韩瑶总结出了适合不同视力状况的本土化培训模式。韩瑶希望摄影对盲人有实际的帮助。“我们的培训内容非常实用,像拍合影、自拍等。”韩瑶认为,让视障人参与摄影是完成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从而让视障人增强自信心。同时,相机还可以成为低视力者的辅助器具,如拍摄公交站牌上的小字然后放大观看。最重要的是,视障朋友可以通过摄影建立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平台。
10年公益路为残障人家庭提供终身精准康复服务支持
2017年,韩瑶成功入围超人妈妈公益计划,并获得全国妇基会超人妈妈创新项目三等奖,该名为“让残障发光”的视障人摄影艺术康复项目是益新公益自2009年从英国引进,2012年由益新公益开发的视障人定向行走、视功能训练、智能手机操作的艺术康复项目。先后承接了深圳市30名低视力儿童摄影夏令营;天津市100名视障人摄影艺术康复训练;和平区和沈河区共400名视障人定向行走康复训练,及全国各大培训。
韩瑶说,作为一名视障妈妈,她深深地知道,残障带给家庭的不幸,所以我想带领更多的残障伙伴,活的更幸福,为家庭减负。通过非视觉摄影培训,让不同类型的残障人自倡导者走上讲台,用专业的互动体验参与式环节,传递残障人需求,让社会了解残障。近几年,由韩瑶发起的“听见沈阳”活动,已经带领百余名视障人士聆听了沈阳故宫、北陵的冬天。志愿者们根据残障人士的身体特点进行讲解,视障人士可以用手触摸到记录着历史的一砖一瓦,并且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受到广大残障人士的一致好评。
在近10年的公益道路上,作为一名视障人,韩瑶最大的愿望就是为残障和其他弱势群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现在的她正在一点一点实现自己梦想,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着更多的人。接下来,“听见沈阳”活动还会继续,带领更多人“聆听”沈阳四季、触摸历史的痕迹。
沈阳网、沈报融媒记者杨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