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处: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8-07

      中国的速记业没有经过机械速记的阶段。以前由于市场需求不大、从业人员稀少,就算有一些公司有这种需求,一般只能从法院等机构找来一些记录员“客串”,因为市场上很难找到这样的公司、人手。国内的速记业真正进入市场,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跨国知名企业的入驻,国内一些大中型城市的商业活动空前频繁,这些商业活动的信息需要第一时间、准确地向外界传送,而这些信息的记录需要高水准、专业的速记人才。于是,在北京一些以前从事过同速记有关工作的人,开始三五人凑在一起,专门从事速记服务,形成最原始的作坊式小公司。到了后来,“亚伟中文速录机”问世后。速记公司才开始为人所知,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据统计,北京目前正式登记的速记公司有二十多家,上海有十几家,深圳有三家。

  国内速记公司很多是双线经营的,既为外面的客户提供速记服务,又向业界人士提供速记培训。也许你会认为他们双线经营是为了带来更多的利润,其实不然,他们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教练员的举措,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据了解,国内的速记公司,大都不是苦于无“市场”,而是苦于无“人手”。由于市场是在完全不自觉的情况下形成,需求市场的一下子壮大和服务市场的长期人才真空形成巨大供求缺口,很多速记公司知道从市场上找人才是不现实的,于是,它们一方面不断接业务,一方面又必须向外培训招生。这种培训的目的是能培养出一些自己公司适用的人才,而不是将培训当成另一种创收手段。
    投资风险
    目前国内速记公司竞争无序、良莠不齐。市场上存在不少的市场作坊式公司。这些公司运营成本少、经营形式灵活,为了避开正规速记公司的正面竞争,他们大都会采取“价格战”。这给这个行业带来巨大压力,这些公司还经常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私底下向专业速记公司“偷”人才。这种“人才借用”是一种不正当的市场竞争,是市场无序的表现,对于有实力的公司,是不公平的。

  另外,行业协会缺乏约束力、没有完善的人才认证体系等都是国内速记公司的软肋,也是阻止国内速记公司迅速发展的瓶颈。
   市场预测
   速记服务行业前景被看好。虽然目前国内的速记服务公司软肋不少,但其前景还是被大多数人所看好。
   首先,市场需求大。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场合开始依赖电脑速记,会议、审判、网站访谈等均需要及时地进行文字记录、处理。世界商业报道[biz.icxo.com]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天各类会议达上万场,如果其中的30%有速记需求,那么,你可以想像这些会议服务公司的市场前景会多么的乐观,那些速记员会多么的抢手。而且,这个市场需求还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广。
   其次,会议服务公司的准入门槛低、投资风险低。据业界人士介绍,目前成立一家小型速记公司,有10万元投资资金、几个专业人手也就够了。至于申办手续,也不是十分麻烦。这样的准入门槛,在很多行业根本是不可能的。由于门槛低,因此其风险系数也相对较低,从三两个人合办的作坊式公司起步,经营得好,扩大规模或开连锁公司;万一经营得不好,随时都可以“抽身离去”。
   总的来说,速记公司,主要的成本还是在人力资本方面,如人员的基本工资、福利等,至于电脑、速记机等设备,成本不是很高,且折旧期较长。尤其在市场萌芽期,人才奇缺,速记人员的水平,往往是直接决定速记公司口碑、营业状况的关键,这个时期,速记公司花在人才招聘、培训等方面的成本会更高。
   再次,近年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部分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可能会选择进入以前人们“嗤之以鼻”的速记业,这对改变速记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格局、转变人们对速记的传统看法带来积极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速记行业的社会认知度。
(责任编辑:马丹蕊)

Author

有些人,有些事,留在记忆里了。就那么过去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